• 加载中...
  • 加入收藏
手机版 扫一扫
山西高校

长治医学院党委书记李华荣在何穆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

时间:2016年10月26日 信息来源:长治医学院 点击: 加入收藏 】【 字体:

 

在何穆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

 

长治医学院党委书记  李华荣

 

(2016年10月26日)

 

尊敬的何帆先生,老师们,同学们:

大家早上好!

今天,我们怀着无比激动、无比崇敬的心情,隆重举行何穆先生铜像揭幕仪式。

何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、新中国结核病防治事业的奠基人、长治医学院和附属和平医院的缔造者。何穆先生早年留学法国,获得医学博士学位。1938年8月,何穆先生放弃了国统区优厚的个人生活条件,冲破白色封锁,投奔延安的革命事业,创建了延安中央医院;1945年9月,他又服从组织安排,深入敌后,历经千辛万苦,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,于1946年7月创办了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,同时也开创了不同于西方医学教育的红色医学教育模式,在战火硝烟中培养了一大批医务人才,支撑了挺进中原的解放战争。在何穆先生的精心擘划下,从长医走出了一大批学界和医界的精英,长医跨越70年的辉煌基业,就此奠定。何穆先生之于长医,有如北京大学之有蔡元培先生,南开大学之有张伯苓先生。

太行苍苍,漳河汤汤,先生风范,山高水长。

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何穆先生“济世报国”的高尚情怀。何穆先生一生心系民族安危,怀揣报国理想,哪里需要去哪里,哪里危险去哪里,哪里艰苦去哪里。国民党黑暗统治时期,他抛却国外优越安逸的工作和生活条件,毅然返回积贫积弱、生灵涂炭的祖国,行医济世,广积善德,以精湛的医术为百姓祛除病痛;抗日战争爆发后,百折不挠、抵御外敌侵略的民族精神点燃了他心中的报国激情,他义无反顾、长途跋涉,奔赴革命圣地延安,受毛主席嘱托创立延安中央医院,满怀热情为陕甘宁边区的军民提供高超的医疗服务;解放战争时期,他临危受命,越过层层封锁线,来到太行山根据地,创办医院,创办学校,一边救死扶伤,一边培养医学人才,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。他不顾个人安危,一心只为病人,他用自己的身体试验药品的性能与用量;查房时他双手接过病人的大便;他对战乱中辗转转移的伤病员周密护理、热心照顾、精心治疗、妥善安排。

我们要永远牢记,正是何穆先生心怀大义、仁爱仁心,救死扶伤、治病救人,服务人民、报效祖国,孕育了长医安身立命之灵魂。

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何穆先生“艰苦奋斗”的大无畏精神。何穆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两次临危受命,两次艰苦创业。第一次是创办毛主席亲自命名的“延安中央医院”,他在只有“一座山、两个帮手、3000元经费”的情况下,和同志们夜以继日仅用了两个月时间,在荒山上挖凿了40眼窑洞作为病房,自己设计、自己加工消毒锅和医疗用具,建立起延安第一个大型正规医院,极大地改善了当时延安缺医少药的状况。第二次是创办“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”和“护士学校”。他和夫人一行六人带着刚满2岁的女儿和一台X光机,从延安出发,翻越重重大山,突破层层封锁,深入太行敌后。在仅有一些战利品和300斤小米的条件下,带领同志们自力更生,艰苦创业。他亲自制作门窗、安装玻璃、抹水泥地面,修整改建房屋;亲手剪裁缝制工作服、床单被褥、消毒巾、病房窗帘;利用汽油桶自行设计、制造高压消毒锅、蒸馏器;自己设计制作木制手术台,用木盘代替治疗用的搪瓷盘,用白铁皮制作药盘;亲手安装照明设备……硬是将长治城内东南角日本投降遗留下来的破烂不堪的旧兵营,改造成一所正规医院。他带领学员上山打柴,自己种菜、磨豆腐、养奶牛,给部队被服厂缝被子、锁扣眼、钉扣子,搞生产自救,补贴办学费用,硬是办起了“护士学校”,解决了前线医疗救护队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的问题。

我们要永远牢记,正是何穆先生在山河破落、几陷窘境之时,四方奔走,多方求援,自强不息,艰苦奋斗,造就了长医坚韧不拔之品格。

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何穆先生“精益求精”的科学态度。何穆先生在医院制定了十分严密的规章制度。从门诊、手术、护理、检验、会诊、值班等临床医技到收费、药械领取、会议等诸多方面,制度详尽。他告诫说:“伤员们没有死在战场上,绝不能让他们在我们这里出问题。要想尽一切办法治好他们。”尽管当时条件十分简陋,但他对工作人员要求却非常严格:手术前,器械护士必须对所需器械熟背如流,闭上眼睛就能按使用顺序先后放置器械;查房时,下级医师汇报时不能看病历,要熟记于心;外科医生要从消毒工作做起,养成完整的无菌观念和操作习惯;对每个疑难病例都要认真讨论,明确诊断,制定治疗方案,严格术前、术中和术后全过程,最后作出总结。环环紧扣,一丝不苟。这些措施使医院的手术化脓率控制在千分之四以内,比当时条件优越的城市大医院还低。

我们要永远牢记,正是何穆先生着眼长远,深谋远虑,订规章、立宗旨,全心全意,精益求精,雕琢细节,追求完美,塑造了长医事业发展之科学精神。

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何穆先生“理论联系实际”的育人思想。何穆先生极为重视培养医学专门人才,他兼任和平医专校长,除了承担大量的组织工作外,还亲自给学员讲课。在教学中,他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教学内容少而精,讲课科学性、实践性强,深入浅出,深受学生欢迎。他十分注重教学实践,半天课堂授课,半天病房实践。让学生多接触病人,了解治疗方法,能够在短时间内具备实际工作能力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很快改变了技术力量较弱的状况。为吸引医学专家来医院工作,培养医院的医护人员,何穆先生费尽心血,知人善任,从事业上、生活上关心,使全院形成了浓厚的钻研业务的氛围。在何穆先生主持下,晋冀鲁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不仅成为太行、太岳地区的医疗卫生中心,而且成为部队和解放区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基地,培养了大批医疗专业技术人员,有力地支援了华北地区的人民解放战争。

我们要永远牢记,正是何穆先生实事求是、勇于创新,知行统一、致知于行,注重实践、诲人不倦,奠基了长医医学专业教育之理念。

    老师们,同学们:一所大学,应该传递高品位文化,培养高层级人才,研究高层次学问,更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禀赋。长医的精神是在70年的办学历史中沉淀而成的。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、英雄的人民军队亲自孕育、太行革命老区人民亲情养育的长医,与生俱来带着红色基因和红色“胎记”,那就是自强不息、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和全心全意、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。何穆先生就是实践太行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的光辉典范。在何穆先生伟大的人格力量和高贵的精神品质的感召下,一代又一代的长医人肩负历史使命,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践行责任和担当:在战争年代,老一辈长医人致力于战场救护、伤员康复、解放区医疗服务,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;在和平年代,新一代长医人致力于老区人民的医疗保健和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,在呵护人民健康、发展老区卫生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;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,又一代长医人励精图治、锐意进取,立德树人、质量为本,服务民生、服务社会,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医务工作者,为数以千万计的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,为中国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可以说,太行精神和白求恩精神已经融入长医人的血液,铸就了长医人的脊梁!

    老师们,同学们: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不知道来路,就没有出路。没有何穆先生,就没有今日的长医。何穆先生在长医的历史上,在中国医学教育史上,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今天,我们在校园里敬立何穆先生的铜像,既是对历史的铭记,也是对未来的期盼。我们一方面要以敬立何穆先生铜像为契机,精心梳理办学七十年的精神财富,打造与校园环境高度融合、彰显长医精神的人文景观,丰富长医大学文化的内涵;另一方面,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发扬何穆先生的爱国情怀、奉献精神、师德风范和坚强意志,以何穆先生为榜样,将太行精神和白求恩精神代代传承,励精图治、艰苦奋斗,精心育人、严谨治学,胸怀天下、尽职尽责,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!为把长治医学院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!

谢谢大家!

 

上一篇:我校隆重举行何穆先生铜像揭幕仪式
下一篇:学校召开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自查工作安排会
(作者:佚名 编辑:长治医学院)

我有话说

新文章

门文章